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号称“中东军事强国”的伊拉克一败涂地,最后开始吃联合国的严厉制裁以及背负上了沉重的战争赔款深圳配资门户网,经济实力一落千丈,再加上战争造成的破坏,使得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
为了缓解因伊拉克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引发的经济制裁所造成的人道危机,联合国安理会在1995年4月通过了第986号决议确立法律框架,允许伊拉克在联合国的监管下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石油换取民用物资,这就是著名的“石油换食品计划”。
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政府最初拒绝该计划,因为这会让伊拉克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的石油收入落入外国人的掌控。而且海湾战争的赔款和监督“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的成本费用也将从“石油换食品计划”产生的出售石油收入里扣除,这对曾经的“中东强人”来说的萨达姆·侯赛因来说显然是耻辱。
但是形势比人强,撑了半年多后终于在1996年5月认怂,和联合国安理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同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石油换食品计划。
根据“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规定,伊拉克政府出口石油换取的收入会存入巴黎银行专用账户并按比例分配至人道物资采购、战争赔款及联合国费用。1998年通过第1153号决议将出口额度提升至每半年52亿美元,1999年12月第1284号决议取消石油出口上限。
人道主义物资的有无问题通过“石油换食品计划”初步得到了解决,但是伊拉克国土面积较大,将人道主义物资能快速运到巴士拉、摩苏尔、基尔库克、纳杰夫等城市最快捷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只有铁路运输。
而伊拉克国铁当时拥有的牵引货物列车的主力机车是法国制造的CSE26-21型3600马力大功率电力传动内燃机车,1980年时为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制造了七十二台,被广泛应用于伊拉克国家铁路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的牵引工作(有意思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铁道省因为看中了CSE26-21型内燃机车在伊拉克国铁的优异表现,在1981年和1985年分两批购买了十二台CSE26-21型机车配属于铁道省专运处用于牵引领导人专列,详情请看本厂长为金家祖孙拉专列的法国机车,朝鲜铁路CSE26-21型内燃机车的故事一文)。
但是由于海湾战争,法国终止了CSE26-21型内燃机车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中东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使得CSE26-21型内燃机车到1998年的时候的完好率已经不到40%,换句话说也就三十多台还能维持正常运行(“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后,法国又恢复了对伊拉克国铁CSE26-21型内燃机车的技术支持),因此导致伊拉克国铁的机车数量严重不够用,这也严重制约了人道主义物资在伊拉克全国的分发。
为此,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向联合国安理会申请使用部分石油收入外购一批新型内燃机车,以增加铁路运力,以保障人道主义物资的分发。这种要求合情合理,安理会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伊拉克方面的要求得以批准,允许他们外购一批新型内燃机车,费用将从“石油换食品计划”的石油收益中扣除。
至于从哪家购买新机车其实选择面并不多,因为世界上能造内燃机车的也就这么几家,基本都在联合国安理会里坐着呢,然而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直接下场参加“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打击或者为“多国部队”提供支持,甚至伊拉克曾经的军火供应大户俄罗斯当年在海湾战争时(那时还是苏联)也支持了“多国部队”的行动。因此萨达姆直接撇开了这些国家,而将目光落在那个和伊拉克有传统友谊与合作,而且在海湾战争前表决对伊拉克军事行动时投了弃权票,又恰恰能够设计和制造内燃机车的国家——中国!
当然,在明面上不能搞这种“点对点”,这会被指责成“利益输送”,所以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还是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了公开的招标,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提交了各自的方案。最终,中国大连机车车辆厂在东风10F型内燃机车基础上改进的DF10FI方案中标。
东风10F型内燃机车是中国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96年在东风10C型内燃机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双节十二轴准高速客运柴油机车,采用A、B双节重联结构,单节机车配备12V240ZJD型柴油机,装车功率2200千瓦,最高试验速度达每小时173.5公里,普通运行时速为每小时140公里至160公里。
相比东风10F型内燃机车,DF-10FI型内燃机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首先摒弃了双机A、B双节重联结构,改成单机运行,原本的单节车体单司机室的结构也被改成了双司机室结构,发动机功率从单台3000马力换成2500马力,采用交直流电传动系统,有两种齿轮比分别用于客运和货运,用于客运时的构造时速为每小时140公里,而用于货运时的构造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另外还针对伊拉克铁路地处高温、干燥、高风沙地区的特点,对机车的密封性、空气滤清系统、冷却水系统以及电器元件的耐高温性作了精心设计和工艺准备。另外,还根据伊拉克国铁的要求重新设计了车钩,使用和CSE26-21型内燃机车相同的Willison U型自动车钩(货运)和符合UIC标准的自动车钩(客运)。
在维护方面,大连机车车辆厂充分考虑到“中东大区优秀匹配机制”,对DF10FI型机车的可维护性进行特别的精心规划,使得DF10FI型机车的维护性大大优于其原型东风-10F型机车,这一点获得了伊拉克方面的交口称赞。
DF10FI型机车的设计在获得伊拉克方面的肯定后,大连机车车辆厂于2000年5月和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签订了三十台DF10FI型机车的出口合同,一年多后的2001年8月27日,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又向大连机车车辆厂追加了二十台DF10FI型机车的出口合同。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将其命名为DEM2700型内燃机车,编号从DEM-2701~2750。
2001年4月,第一批十台DF10FI型机车DEM-2701~2710号车出厂,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的驻厂代表验收合格后刷上了黄绿相间的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的涂装后在大连港装船运往伊拉克的乌姆盖斯尔港,向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交付使用,之后都是每一批交付十台,分五批交付。
至2002年4月1日,最后一批十台机车DEM-2741~2750号车在乌姆盖斯尔港交付给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至此全部五十台DEM2700型机车交付完毕,被投放至伊拉克国内各条铁路线上和残存的CSE26-21型内燃机车一起负责牵引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担当起了伊拉克铁路运输“挑大梁”的任务,将大量的人道主义物资运送到伊拉克各地铁路枢纽站,然后这些物资将在那里卸车并由卡车运送到各个乡村或者部落,发放到普通伊拉克人手中。
在当时的许多伊拉克普通民众眼中,DEM-2700型机车拉来的不仅仅是救援物资,而是生活和生命延续下去的希望。
2003年3月20日,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悍然发动了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为此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甚至在2003年2月5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恬不知耻的举着手中一小管洗衣粉声称这是美国获得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铁证,并且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纠集一群“小弟”执意发动战争。
在本质上,这是美国单方面对伊拉克进行的一次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同时将战火硝烟带去了异国他乡。如果说海湾战争还有一定的正义性的话,那么伊拉克战争就没有丝毫正义性可言。
为了阻止伊拉克利用铁路运兵,因此美军使用空中力量和巡航导弹对伊拉克的铁路枢纽、编组车站和机车停车场进行狂轰滥炸,有部分DEM2700型内燃机车被美军的空袭以及和伊拉克军队的交火中炸毁或者炸伤,流下了中国机车在海外的鲜血。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幸存的DEM2700型内燃机车在一段时间内被美军征用,屈辱的为占领军卖了一段时间的苦力,直到占领军将政权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后,这些机车才被归还给伊拉克国家铁路公司。
DEM2700型内燃机车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损失数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伊拉克新政府的国家铁路公司为了弥补战后重建过程中内燃机车的缺口于2003年至2004年向乌克兰卢甘斯克机车厂紧急购买了三十台TE114I型内燃机车——即伊拉克国铁DEM2800型内燃机车才部分缓解了机车的短缺情况来看,DEM2700型机车在战争中的损失应该不小,可能已经近半甚至过半。
剩余的DEM2700型机车在中国派往伊拉克的技术组的协助下完成修复,和DEM2800型机车一起构成了如今伊拉克国家铁路内燃机车的阵容——
2023年11月19日,伊拉克铁路公司工程技术代表团赴中车大连进行参观考察,就机车车辆制造工艺及采购事宜进行探讨,有望推动中伊在铁路装备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中国造机车将出现在伊拉克的铁路线上,而到了那个时候,DEM2700型机车作为“前辈”将终于能够“光荣退休”。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