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4日,64岁的高市早苗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对156票击败竞争对手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按照日本政治惯例,执政党总裁通常会成为日本首相。这意味着高市早苗有望成为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然而,就在她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第六天,长期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突然宣布退出执政联盟股票配资炒股,为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蒙上阴影。

自民党目前在日本国会众议院465个席位中占有196席,虽然未能过半,但仍是最大政党。在参议院248个席位中占有100席,同样未能过半但保持第一大党地位。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政治现实。一方面,自民党保持了相对优势,没有任何其他政党能单独与之抗衡。立宪民主党拥有148席,日本维新会35席,国民民主党27席,公明党24席。这些政党政策主张差异巨大,从立宪民主党的中间路线到维新会的右翼保守立场,难以形成稳定联盟。另一方面,自民党不得不面对“朝小野大”的执政困局。公明党的退出使得自民党在众议院的席位进一步远离过半数所需的233席,这意味着高市早苗在未来推行任何政策时,都不得不与在野党谈判、妥协与合作。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始于1993年当选众议员,此后10次当选众议员,政治根基深厚。她与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密切,在安倍的提携下步步高升,被称为“女版安倍”。她的政治立场鲜明地位于右翼保守阵营,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提高防卫开支,强化日美同盟,并对中国持强硬立场。从2014年至2025年的12年间,她几乎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仅在2018年未查询到相关记录。她曾声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行的对外侵略是‘自卫战争’”,反对甲级战犯分祀和建立国立追悼设施。1994年,她甚至为一本名为《希特勒的选举战略》的书撰写推荐文,称赞希特勒的“坚强意志”。这些言论和行动使她在东亚邻国中饱受批评。

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后,高市早苗的言论出现了微妙调整。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文章中,她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至关重要”,并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坦率对话”。当被问及如果当选首相后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她回答模糊,表示要“根据外交情况做出恰当判断”。

即便高市早苗能在10月中旬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她的执政之路也将充满挑战。党内权力平衡是她面临的首要难题。当选自民党总裁后,高市早苗的人事安排引发争议。她任命麻生太郎担任副总裁,麻生的妻弟铃木俊一出任干事长,总务会长有村治子也来自麻生派。经济治理是另一大挑战。高市早苗提出延续“安倍经济学”,主张减税、发放现金补贴等刺激经济措施。日本净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达135%,如果实施大规模公共支出和低利率,可能进一步加剧债务风险。日本当前面临物价上涨、经济增长乏力等困扰,实际工资连续下降,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多月达到或超过4%。

在外交领域,高市早苗需要应对复杂的大国关系。她表示将深化日美同盟,但特朗普2.0时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考虑到高市早苗英语能力不佳,她能否与特朗普建立良好私人关系存在变数。高市早苗被视为对华强硬派,但现实政治需要可能促使她采取务实的态度。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认为:“高市虽然右翼保守色彩浓厚,但预计担任首相后将有所收敛,效仿安倍时期积极对华接触,推动两国经贸领域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对此回应称,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共识,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

高市早苗的“牛马言论”在日本社会引发强烈反弹。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的就职演讲中,她三次强调“工作、工作、再工作”,呼吁大家践行“像马车上的马一样勤劳工作”的“牛马精神”,甚至宣称要“摒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一言论精准触碰了日本社会敏感的“过劳创伤”。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仍有186人被正式认定为过劳死,隐性案例很可能达十倍以上。2014年通过的《过劳死防止对策推进法》已将“保障WLB”明确为政府法定责任。日本全国2300余名劳动法律师组成的团体随即发表声明,批评其言论是对法律的“公然否定”,要求立即撤回并道歉。东京、大阪等地的劳动者团体也已计划发起“反过劳游行”,劳动辩护团宣布将监控企业“变相加班”行为。

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的决定,直接威胁到高市早苗的首相之位。2025年10月7日,高市早苗与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自民党总部展开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是她首次尝试推进执政联盟的重建工作。即便高市早苗最终通过拉拢部分在野党当选首相,她也只能组建一个少数派政府,执政基础将极其脆弱。在未来的立法预算审议和重要人事任命等关键环节股票配资炒股,自民党要推动政策的执行将更加举步维艰。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